先行组织者的类型(先行组织者类型及功能)
1348
2023-06-18
1.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奥苏贝尔最初定义的基础上发展了“组织者”的概念。
2.“组织者”一般出现在要学习的材料之前(第一组织者),但也可以出现在学习材料之后。
3.可以是在抽象和概括上高于学习材料的材料;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在抽象和概括上低于原来的学习材料。
4.“组织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说明性的“组织者”,即当学生对材料不熟悉时,在认知结构缺乏适当的上位概念来同化新知识的前提下,可以设计出一个比他们想学的新材料具有更高概括水平和容忍度的组织者。
5.比如学生在学习“鲸”的概念时,可以先学习哺乳动物的概念(上位概念),即哺乳动物的特征是什么,然后再学习(得到一个认知框架),再解释鲸也是哺乳动物。
6.在这种条件下,虽然学生可能没有亲眼见过鲸,但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鲸的概念,即鲸也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征。
7.通过学习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鲸的概念,我们扩大了对哺乳动物概念的理解。
8.教师有意识地将新学的概念与原有的上层概念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概括将一种低层经验融入高层结构,从而丰富高层结构,同时将概念形成一个层次网络系统,不断促使学生改变或创新已有的心理结构。
牛皮克拉斯的大致内容分享到此结束,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你好,我亲爱的朋友们。大锤哥已经来为亲爱的朋友们解答以上问题了。很多人还不知道先行组织者的类型,以及先行组织者的分类。现在我们下去吧!
9.用学习者已经熟悉的术语提供一个固定的观点点,让学生先学习这个组织者,从而获得一个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
10.使用它的目的是为新学习提供最合适的类属,它与新学习有上位关系。
11.另一类是比较型“组织者”,用于熟悉的学习材料中,即当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其认知结构已经有了一个适当的吸收新知识的概念可以使用,但原有的概念不清楚或不稳定,使学生难以应用,或无法区分新旧知识的关系,可以设计一个比较型组织者来揭示新旧知识的异同。
12.如果学生在学习关于“角”的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锐角”的概念,那么就要学习“钝角”的概念。
13.教师可以先讲解锐角的相关知识和特点,再学习钝角的概念,从而掌握钝角的概念,了解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异同。
14.因为比较组织者指出新旧知识的异同,可以增强原有固定概念的稳定性和明确性。
15.其目的是将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似的材料进行比较,从而增强似是而非的新旧知识的可分辨性,为这些新思想提供一个稳定的固定点。
16.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显然组织者本身必须简单易学,而且必须用熟悉的术语来描述。
17.在使用这两种组织者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与自己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和新学到的材料进行互动,将外界提供的材料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内容,因此这种情况下的学习是积极的、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