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是怎么形成的过程(霜是怎样行成的)
结霜
霜的形成是近地面水汽物体上的地面凝结现象,多在晴天形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厚霜凶日”;它也是在晚上形成的,在少数情况下,当太阳在日落前倾斜时,霜也可以开始形成。通常,霜在日出后很快就会融化,但在寒冷的天气或阴凉的地方,它可以持续一整天。霜的形成也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第二,零度以下有物体。
霜的形成条件
低温是结霜的重要条件。此外,风也是霜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微风可以使辐射冷却在厚厚的气体层中充分进行,空气会慢慢流过物体表面,使水汽不断补充,保证有足够的水汽凝结,有利于霜的形成。霜的形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云的影响,因为云会阻碍夜间地面物体的辐射冷却,所以天空有云的时候不利于霜的形成。
霜冻的影响
千百年来,人们会说“霜枯千顷”。其实霜不是霜。霜冻是一种天气现象。霜冻只是冰冻(即低温)的表象,农作物真正的杀手是形成霜冻的低温。这是因为当植物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植物细胞间隙中的水分冻结,不断吸收细胞内的水分,细胞脱水,导致原生质胶体凝固。同时,不断增长的冰晶也会对细胞造成机械损伤。而且霜后往往阳光强烈,温度急剧上升,会使细胞间的冰块迅速融化成水,大量蒸发后才被细胞逐渐吸收,从而导致作物脱水枯萎,甚至导致死亡。
其实,从物理学中物理状态变化的原理来看,霜冻不仅可以危害农作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作物的冻害。结霜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可以减缓降温速度,从而减轻作物冻害程度。而且霜后在阳光照射下,霜融化时会吸收大量热量,间接减缓了升温速度,使作物细胞间的冰不会融化过快而被大量蒸发,部分融化的水分会被细胞慢慢吸收,有利于受冻作物的缓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