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酸汤怎么做好吃又简单(贵州酸汤怎么做分享贵州特色)
冲泡过程中不能沾油,不能开盖,温度不够加热。
贵州酸汤的由来
▼
顾名思义,贵州酸汤优于酸,但这种酸并不简单。以乳酸为基础,根据原料不同有不同的复合酸味,鲜香浓郁,辣味十足,家长用酸刺激食欲的情况很少见。
贵州酸汤是贵州当地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尤其是黔东南、黔西南、黔南苗族、侗族人民做出的“白酸红酸”风味。酸汤鱼在黔东南自治州各县市各民族都很受欢迎,尤其是凯里市,所以外界统称凯里酸汤鱼。
据说最初的酸汤是用下脚料酒发酵而成,后来用米汤自然发酵等更丰富的方法制成。
酸汤可分为苗族酸汤、侗族酸汤、水族酸汤、布依族酸汤等。其中以苗酸汤最为著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浓郁的酸味。
苗族同胞住在山里,山高路远。酸汤是用山上的泉水和自己种的香糯做成的。味道独特,又酸又好吃。在中国烹饪中很难找到酸汤的味道。
此外,贵州酸汤的营养价值也不低,含有一定量的酒石酸、苹果酸、乳酸、醋酸、柠檬酸和少量的琥珀酸,有开胃健脾的作用;酸汤中富含的矿物质主要是钙、磷、铁、锌等。,其中钙和磷的含量较高,对维持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维持骨骼的刚性,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难怪贵州当地人说“三天不吃酸,走路跳”。看来这句谚语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酸汤的各种分类
▼
酸汤主要分为白酸和红酸,其中白酸又分为大米白酸和面粉白酸;红色酸主要分为毛果芸香酸、红色油酸、辣椒酱酸、虾酸、臭酸。
米白酸
特点:
米白酸香甜,一般用来做清淡的菜。
练习:
先将大米或糯米淘洗两遍,取第二次淘米水倒入泡菜坛,在水盆中多加入大米慢煮至米粒开花(半熟),然后滤出大米,将热米汤(注意保持温度在40℃-50℃)倒入坛中,再倒入少许老白酸汤,盖上碗,倒一圈水,静置发酵24小时。
白面粉酸
特点:
面制白酸的味道和秘制白酸差不多,但缺少后者的米香味。
练习:
将300克用作面团的老面粉混合,放入锅中,加入5公斤温水,混合均匀,倒入锅中,放在火上,边加热边搅拌,然后将100克糯米粉或玉米粉、黄豆和自发面粉用清水混合,倒入锅中,当锅里的汤沸腾时, 从锅里拿出来放进瓦罐里密封一两天(30℃放五天,25℃放罐子里。
毛状角蛋白酸
特点:
又叫红酸汤,是用贵州当地的一种野生番茄——猫齿料制成的酸汤。红酸味醇厚,色泽微红,清香扑鼻。
练习:
5斤猫齿料(贵州本地野生番茄,可用栽培番茄代替)洗净后放入缸中。加入生姜500克、精盐250克、花椒1公斤、糯米粉100克、白酒250克,灌满坛水盖好,放置15天。使用时,将坛内原料剁成泥状。
△毛角
更简单的做法是在白酸汤的基础上,再加上毛辣水果制作而成。口味层次更丰富,但酸味本质不变。
红色油酸
特点:
红油酸又称辣酸,粘稠、鲜红、酸而可口。
练习:
将酸辣椒用油炒至见红油,再放入新鲜西红柿,炒香,加入汤汁,放入缸中发酵。
辣酱酸
特点:
酸甜可口,色泽鲜红。
练习:
酸辣酱是将鲜红的辣椒、鱼、糯米磨成酱,再加入少量精盐、甜酒入坛发酵而成。使用时,可用水或烧油配制。
虾酸
特点:
虾酸多见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三都县等地,其味酸、香、醇,臭味浓烈。
练习:
将虾仁、大米焯水,加入精盐、白酒、甜酒糟、辣椒酱,放入缸中发酵。吃的时候用油煎或者加汤做。
臭酸
特点:
酸酸又名雅酸,也叫聚酸。是黔南州布依族人做的一种酸汤,是贵州省独山县最有特色的一道菜。但其发酵的气味往往让外国食客“敬而远之”。
练习:
它是将鸡、鱼和各种蔬菜煮熟,冷却后一起放入坛子里,加入山泉水和老酸汤,发酵一个月,越陈越香,用时舀出来。
另外,酸汤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如下几种:
根据汤的质量和清澈程度,有:高酸汤、上酸汤、二酸汤、清酸汤、浓缩酸汤等。
根据汤的口味,有咸酸汤、麻辣酸汤、麻辣酸汤、鲜酸汤等等。
按汤的原料分,有:鸡酸汤、鱼酸汤、虾酸汤、肉酸汤、毛辣牛角酸汤、蔬菜酸汤等。
按民族分,有苗族酸汤、侗族酸汤、水族酸汤、布依族酸汤。
这些酸汤基本都是由以上七种酸汤改良而来,这里就不赘述了。
根据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不同口味特点,贵州酸汤还可加入白酒、料酒、甜酒(用来渗透精盐水,保持汤汁清澈,起到杀菌增香,提高发酵速度和增味的作用)、甘蔗(吸收异味,防止变质)、红糖、冰糖、干辣椒(提味鲜)、姜、蒜、八角、桂皮、草果、花椒。
而且上面的配方可以根据当地口味进行改进。比如红酸汤,可以通过减少番茄和辣椒的用量来降低汤的酸度和辣度。另外,在用水方面,山泉水是最好的,这样做出来的酸汤会更清澈。
酸汤的用法
▼
就像粤菜离不开高汤,川菜离不开辣椒一样,贵州酸汤也是贵州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有代表性的贵州菜,如酸汤鱼、酸汤鸡等,都是以贵州酸汤为原料,配以底汤烹制而成。
在用法上,贵州酸汤多以火锅底汤或酸汤菜为主,如酸汤鱼,可直接煮熟后上桌,或酸汤烧开后配以鲜鱼,现场烹制或食客自行烹制。
最后带两个贵州酸汤做的菜,供家长参考。
贵州酸汤鱼
原材料:
活鲶鱼1条(约750克),竹笋100克,黄豆芽150克。
调料:
白酸汤750克、熟番茄酸汤300克、红酸汤100克(市售)、姜1片、大蒜5克、胡椒粉5克、糖5克、山苍子5-8克、精盐10克、辣椒粉20克、胡椒粉3克、山苍子油8克、鸡粉8克、味精8克。
制作:
1、新鲜鲶鱼用清水浸泡1天,宰杀去内脏。
2.锅上火,放入色拉油,放入姜片、蒜籽、山苍子、花椒小火煸炒,放入红酸煸炒,放入番茄酸汤300g煸炒,放入竹笋、黄豆芽,倒入调好的白酸汤750g,烧开。将鲶鱼放入锅中煨3-5分钟。
3.鱼八成熟时加入盐、鸡粉、味精、辣椒粉、花椒粉、白糖,然后继续小火炖5分钟调味,倒入准备好的木姜油,出锅后放入器皿中。加入洋葱和芫荽与蘸碟一起食用。
浸在盘子里的酸汤鱼:
姜、蒜洗净,切粒,各取5g,加入鸡精5g,腐乳10g,木姜油3g,泡沫炒花生15g,放入小碗中,加入少许葱花、香菜,拌匀,即可食用。
酸汤鱼(白酸)
原材料:
鲜鱼1条(约750克),豆芽40克,姜片10克,葱20克。
调料:
自制白酸汤500克,精盐、干辣椒、山苍子油各8克,辣椒面40克,花椒3克。
制作:
1.鲜鱼用清水喂一天后,在腮后第三片鱼鳞处横割一刀,取出胆囊;剁碎干辣椒。
2.将锅放在火上,倒入白色的酸汤,将鱼、干辣椒、姜片、葱白放入锅内,再加入胡椒粉、精盐、豆芽、甜椒面一起煮,蘸水吃酸汤鱼。
自制白酸汤:
将清水10公斤烧开,加入鲜笋1500克、玉米芯5根、糯米粉500克,用冷水稀释,逐渐倒入开水中,搅拌均匀,关火,将调好的汤倒入大桶中,盖好封口,25℃下冲泡一周。
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