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上课呢不可以阅读 一朵悄悄种在心海
1642
2023-08-30
1.连带责任保证期间是指合同当事人约定的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人可以允许债权人主张权利的最长期限。
2.那么这个期限是多长?接下来,边肖为家长们整理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根据《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二条规定,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间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3.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全部清偿的,视为未清偿,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
4.根据《担保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自独立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债权人有权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5.在合同规定的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6.《担保法》第二十六条是指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期间。
7.具体来说,债权人要求保证人在法律规定的或者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限,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超过此期限的,法律不予保护。
8.保证期间在民法理论上属于预定期间。所谓预定期间,是指权利人享有某项实体权利的期间。该期限过后,实体权利将被消灭。他来自实体法,实体权利将被消灭。
9.根据《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一条规定:“保证期间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断、中止或者延长……”。
10.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果不同。
11.如果债权人主张超过保证期间的权利,法律不保护债权人的实体权利,即债务人因债权人怠于行使权力而免除责任,债权债务关系终止。
12.如果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怠于行使权力,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不会丧失,但胜诉的权利,即权利人的诉讼利益将不受法律保护。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自愿履行债务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从这一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权利人超过诉讼时效的,其实体权利仍将保留。
13.2.保修期是约定合法的,诉讼时效是合法的,不能约定。
1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保证期间原则上为约定期间,可由当事人自行协商确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或者无效的,适用法定保证期间。
15.诉讼时效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第三条规定,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提前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并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且当事人不能提前排除或者妨碍诉讼时效的适用,否则其约定无效。
16.3.保证期间是不变的,诉讼时效是可变的。
17.保证期间为预定期间。根据期间理论,期间是一个恒定的期间,如果权利人超过期间而疏忽行使其权利,权利义务将消灭(《担保法》第31条)。设立预定期间的目的是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以确保权利义务的不确定性和法律关系的稳定性。
18.诉讼时效不同于保证期间。诉讼时效可以因特定原因中止、中断或延长。
19.由于保证期间的上述特点,要求权利人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行使权利,这无疑加重了权利人的责任。实践中经常出现权利人因不懂法而丧失担保权的情况。因此,为了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至于因超过保证期间行使权利而遭受重大损失,权利人必须与保证人就保证期间达成协议,协议必须明确。
20.根据《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二条规定,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间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21.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全部清偿的,视为未清偿,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
22.延伸阅读: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的区别;关于连带责任公司股东连带责任的规定。
本文是给家长们分享到这里的,希望朋友们会喜欢。
今天编辑小麻花为爸妈解答以上问题。连带担保人的保修期多长?连带担保人的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