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心理干预简单总结(怎样做心理干预)

开心常识网 992 2023-12-02 15:52:29

1.生活中,当你有心理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去找心理医生?大多数人的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2.一些不良情绪的出现,极有可能是某种心理疾病或生理变化的反映。

3.所以现代人遇到心理问题去找心理医生应该是常识。

4.心理医生与其他医生的根本区别在于,心理医生可以通过探究每个人内在气质、性格、环境、困难的具体因果关系来缓解心理压力,并能给出积极的治疗建议。

5.对于患者来说,心理医生是一个平等的谈话伙伴,他给出的心理治疗是基于对人性的理解,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治疗。

6.如今,人们逐渐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相关的社会服务也在加强。

7.一些大医院开始设立心理咨询门诊,一些单位和社会组织成立心理咨询机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积极参与,或开设心理咨询专栏或举办专题讲座。

8.这些形成了医学心理咨询和社会心理咨询并存的局面。

9、或许,在心理门诊面前,人们需要的只是“有病求医”的平静。

10.在国外,对从事心理学家工作的人有严格的职业要求。比如美国要求临床心理学博士,哲学博士或者教育学博士。

11.相比之下,我国从事这一领域的人大多没有接受过必要的专业训练,有的是从医学、社会学、伦理学转行的,还有的只是凭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良好的口才在从事这项工作。

12.另据了解,现在国内几百所大学中,只有几所开设了心理学系,与整个社会的需求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13.专家强调,心理咨询是一项高智商、高科学知识含量的脑力劳动,绝非一颗热心肠就能胜任。

14.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应该经过专门的训练,具备医学和心理学知识,对伦理道德教育有深入的研究。

15.他提供的服务不再是一般的安慰、鼓励、说教式的指导,而是系统的、结构性的、深度的心理干预。

16.为了使心理健康事业健康发展,心理学家必须走职业化道路,心理学家的工作应体现其特殊价值。

17.目前,国内医疗卫生体制正在进行重大改革。

18.从长远来看,根据疾病构成的根本变化,只有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在广大社区实施全科医生制度,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关注生命的内在质量,关注人性,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19.《中国心理学》第一期为哀悼者提供支持。记者:一般来说,家人在失去亲人后反应激烈是正常的。这时候他们不吃不睡,极度痛苦或者沉默,也就不足为奇了。过一段时间,他们会好起来的。他们为什么要干预危机?王向东:失去亲人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20.丧会引起情绪、思维和行为的变化,包括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的变化,有时会转化为一种慢性状态,给家属和家属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1、我们提出对哀悼者进行早期干预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度过正常的悲伤反应过程,使他们能够正视痛苦,正常表达对逝者的感情,找到新的人生目标。

22、那些比较激烈的反应,比如茶饭,沉默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

23.这个时候,哀悼者最需要的是别人不加评论的倾听,这样可以促进自己的情绪表达,回顾自己与逝者的关系。

24.记者:丧前期如何进行心理干预?吕:危机干预有非常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5.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通知死者家属。这时候就要采取逐步打开新闻的方法。

26.像这次空难,如果你想告诉死者的孩子,他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你应该先给他一个不确定的答案,告诉他他的母亲可能出事了,现在你正在努力寻找。

27.过一会儿告诉他确切的消息。这种治疗可以给孩子一个接受现实的缓冲期。

28.家属在收到失去亲人的确切消息后,大多处于情绪“休克阶段”,主要表现为麻木或情绪反应激烈。这个时候,治疗师应该致力于建立关系,为哀悼者提供支持。

29.在遭受难以承受的打击后,哀悼者往往无法主动联系他人,必须动员身边的亲友提供具体实际的帮助。

30.治疗者和哀悼者的亲戚朋友都应该做好提供帮助时被拒绝的准备。

31.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哀悼者往往很难做出恰当的回应,或者对照顾和安慰表示感谢,照顾者也千万不要因为拒绝而放弃。

32.在表达情感安慰和关心的同时,治愈者和亲友可以温柔地握住他们的手或保持其他身体接触,这不仅让哀悼者感到自己不是一个人面对不幸,也有助于哀悼者与现实保持联系,不要把所有的想法都放在已故的亲人身上。

33.经过几个星期或几个月的哀悼,这种联系和支持会再次成为帮助哀悼者的重要手段,因为在这个时候,失去亲人的真正影响和真正意义才会显现出来,这对哀悼者来说是又一次重大的打击。

34.马洪:失去亲人只是哀悼者压力的一部分。哀悼者也不得不面对一些与死者密切相关的问题。比如,以前死者交水、电、电话费,或者去银行存取款。现在,让哀悼者去做,会让他们再次想起失去亲人的痛苦。

35.如果早期干预做得好,痛苦会少很多。

吕:虽然治疗师和亲友要鼓励丧主表达自己的感受,但也不宜过早,以免让丧主彻底崩溃,无法应对各种事务。

37、在干预中,应循序渐进,每次帮助哀悼者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先解决容易解决的问题,为过渡到更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牛皮克拉斯的大致内容分享到此结束,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你好,我亲爱的朋友们。大锤哥已经来为亲爱的朋友们解答以上问题了。如何进行心理干预简单总结一下,说说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继续前进!

38.有时候,需要安排亲友临时接手丧主的日常事务,比如照顾孩子,打理家务。

39.必要时,要提醒送葬者注意饮食起居,保证他们得到足够的休息,帮助他们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在处理善后事宜上尽可能提供帮助。

40.第二阶段是明确干预目标。记者: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治疗师和亲友应该如何面对这些问题?王向东:在干预中,治疗者不应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假设,而必须从哀悼者的独特立场来理解问题,这是干预的前提。

41.治疗师必须帮助哀悼者确定对他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他们首先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尽力干预这些问题。

42.为了有效地帮助哀悼者,治疗者必须对哀悼者的痛苦能减轻多少持现实态度,治疗者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哀悼者的一种支持。

43.因为哀悼者发现治疗者无法满足他们最大的愿望——与死者团聚,治疗者也需要学会处理哀悼者针对他们的强烈愤怒、不满和敌意。

44.治疗师应避免在言行上试图挽救哀悼者的悲伤,这可能会给哀悼者以暂时的安慰,但不利于他们顺利度过悲伤反应过程。

45.当然,治疗者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播下希望的种子:痛苦终将减弱,终有一天,生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第三阶段鼓励哀悼者发泄情绪。记者:失去亲人后,人们不愿意面对和接受这个事实。这个时候治疗者应该怎么做?吕:治疗者必须帮助哀悼者理解、面对和接受失去亲人的事实,这是成功干预的第一步。

46.哀悼之初,哀悼者往往会有否认失去亲人的心理。为了让他接受这个事实,有必要回忆一下哀悼者与死者的关系以及其他相关事件。

47.比如,一个失去了爱子的父亲,通常会忍住悲痛,不让自己哭出来。

48.这时候你要告诉他,哭是人在痛苦的时候很自然的情绪表达。这不是弱点。

49.哀悼者在哀悼过程中表达愤怒、不满或内疚时,往往会遇到来自自身的抵制,因为哀悼者不愿意正视与死者关系中的摩擦或矛盾,不愿意表现出自己的内疚。

50.这时,你可以告诉哀悼者,处理好与死者相关的负面情绪,有助于发现他们关系中值得永远铭记的一面。

内疚或多或少存在于所有哀悼者身上,尤其是失去孩子的父母。

52、在干预中,让哀悼者表达自己的愧疚感以及导致这种愧疚感的想法、行为和事件,可以帮助他们分析自己是否尽了最大努力。

53.让他们学会原谅自己,用积极的方式消除罪恶感,改变不切实际、不合理的信念。

54.马洪:治愈者要允许和鼓励哀悼者反复哭泣、诉说和回忆。

55.亲人的去世会带来一系列的变化,而那些次生的损失往往容易被忽视。

56.比如,失去孩子的父母,失去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作为父母的角色。有些人也觉得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

57.对于这些父母来说,需要妥善处理好孩子的梦想、希望和期待,才能健康地适应失去孩子的生活。

58.有时候,哀悼者会有想说却不能说的话,想做却做不到的事。这个时候,必须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59.治疗师应该能够帮助哀悼者确定亲人去世后的损失。如果孩子比父母先去世,父母一定要理解哀悼带来的问题,避免互相指责,互相鼓励和理解,意识到双方都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需要耐心和理解。

王向东:治疗者的身份不同于哀悼者的亲属。他需要知道哀悼者的个性。虽然这需要一些时间,但了解他的独特反应是必不可少的。

61.治疗师向他提供有关哀悼过程中情绪反应的宣传材料会有帮助,可以减轻哀悼者发疯的恐惧,帮助他们了解将要面临的问题。

62.为了尽量减少二次损失的可能性,减轻他们的压力,应该建议哀悼者在哀悼的第一年不要做出重大改变。

63.马洪:在提供干预时,治疗者有时会遇到阻力。原因之一是哀悼者认为不应该放弃悲痛。

64.这个时候要让他们明白,摆脱悲伤,从事其他有意义的活动,并不是对死者的背叛。

65.这一点需要反复向送葬者强调,因为很多送葬者因为对死者感到羞耻而用悲伤来惩罚自己。

应该让他们知道身边有很多人愿意伸出援手,他们可以主动求助。

67.第四阶段帮助哀悼者加入新生活记者:逝者已去,如何鼓励哀悼者更好地生活?吕:随着悲伤反应过程和干预的发展,治疗师应该转移治疗的重点,帮助哀悼者与死者保持健康的关系。

68.与死者建立健康的关系,意味着他曾经是我们中的一员,而现在他已经不在了,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

69.用健康的方式与逝者保持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既能寄托哀悼者的哀思,又能积极地活下去。

70.周年纪念,家庭仪式和有意义的捐赠都是可用的方式。

71.帮助哀悼者重建信仰是非常重要的。治疗者可以帮助哀悼者重新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回报。

72.目标的确认或重建是哀悼者恢复的重要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逝者的纪念和悼念可以融入他们未来的人生目标。

73.何时开始鼓励哀悼者进入新的生活取决于哀悼者的个人特征、损失的性质以及干预的顺利进行。

74.专家强调,上述方法主要适用于正常sad反应的干预,各类复杂、迁延性等病理性sad反应需要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辅以更深入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上一篇:wwe猛虎视频jojo4在线观看有什么意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